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新媒体时代人的伤害与迷失
作者:路阳 郝苗苗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4-05-20  点击量:4002次
【摘要】身处物质化与泛媒介化的社会中,特别是弱势群体,其生命、自由、尊严经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保障。因而,我们的媒介批评理论建构,自然面临着如何通过科学深入的媒介批评,合理引导和调动媒介力量,来推动当下人文精神建设的重大任务,而这一任务的核心就在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社会中重新树立“人”的主体意识。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从媒体出发必然要在制度建设、经济发展、文化培养、个人价值塑造传承方面进行推动。
    【关键词】
  • 新媒体;人的价值;泛媒介化
媒体泛滥与人的淹没 人在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下,很容易迷失自我甚至被信息异化。由于个体人的时间、精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大规模的、长时间信息输入会导致焦虑不安,甚至信息接受障碍的状况(指虽然能够识别信息但是处理记忆能力降低,不能再接受新的内容)。然而身处泛媒介化时代的我们已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主动权,铺天盖地的广告、持续不断的信息推送、便捷的信息联通方式将人时刻淹没于信息大潮之中。具体而言,媒体泛滥对人的淹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间被无意义地耗费,或曰无价值批量消费。媒介的无孔不入占用并浪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随着科技进步与物质发展,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媒体。例如在工作中,依靠电脑、电话、手机、电子邮件等随时随地交流沟通已是必需。而在下班消遣时,人们也习惯通过电脑、电视来打发时间。甚至在零碎时间,例如餐桌前、上下班的公交车上,也越来越习惯低头看手机,刷社交网络。而且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媒体正在无孔不入地侵入人们的生活,挤占人们有限的时间,以至于很多人得上了诸如“手机强迫症”“微博焦虑症”“网络依赖病”等媒介现代病。 第二,对思维能力和人文价值的侵蚀。当人们习惯于依赖新媒体的如影随形、习惯于无所不在的信息推送时,人类大脑正不可避免地被各种信息填满,变得麻木迟钝。受惠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0.01
上一篇:无冕之王是怎样失去衣服的?   下一篇:人文关怀视阈下“锯腿事件”的新闻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6期 总第570期 出版时间 2025年6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