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改版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原则的形塑
作者:刘加翠 杨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26  点击量:1330次
【摘要】1941年《解放日报》创刊后,存在着版面结构淡化了党报的鲜明特色,教条化的社论模式削弱了社论的权威性和导向性,报道内容偏离中国革命主题等亟须改进的党性问题。经过改版,完全确立了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绝对领导,改变了教条化的社论模式以及构建基层通讯员制度等措施,纠正了以往的偏颇,系统形塑起了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影响深远的党性原则。
    【关键词】
  •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改版;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原则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改版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重要事件。经过改版,不仅使《解放日报》实现了向完全党报转变,也系统形塑起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相关研究认为,《解放日报》改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①,其中的政治宣传策略也值得借鉴②,同时,也创造出了一种深入基层、动员群众的基层传播方式。③既有成果对了解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改版大有裨益,但关于此次改版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原则形塑的影响,尚有一定的探究空间。   一、如何彰显党性:《解放日报》创刊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1941年5月16日,毛泽东在《解放日报》发刊词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④可以看出,自创刊始,毛泽东就对《解放日报》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寄予厚望。然而,创刊后一段时间,“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党八股这些错误的东西,还不时地表现出来”⑤,在如何彰显党性方面存在着亟须改进的一系列问题。一是版面结构淡化了党报特色。自创刊始,根据地以外的新闻就占据了主要版面。二是教条化的社论模式削弱了社论的权威性和导向性。《解放日报》创刊后的一段时间,机械模仿《大公报》的“一日一社论”模式,很多社论因为是“急就篇”而被戏称为“狗皮膏药”。⑥这一模式严重削弱了党报社论应有的权威性和导向性。三是内容上存在着偏离中国革命主题的现象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二创”短视频侵犯著作权问题实证   下一篇:标志性文化景观对地方感弥合、再造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4期 总第568期 出版时间 2025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