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形象的叙事表达与传播策略
以《人民日报》(1948—1956)为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27
点击量:1408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1948年到1956年的《人民日报》积极传播了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人民英雄形象。《人民日报》根据群众史观重新定位了英雄形象,从多元主体、精神品格两重维度建构了英雄形象的谱系,从宏观的社会变化和微观的个体调适展现了英雄形象的流变,巧妙地推动了英雄形象的联动传播、互动传播、共情传播,增加了传播者与受众的黏性。《人民日报》关于英雄形象的叙事表达和传播策略作为重要典范,廓清了对革命战争年代英雄形象的思想迷雾,为新时代党报塑造、传播英雄形象提供了借鉴。
- 【关键词】
- 群众史观;英雄;英雄形象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1]英雄形象是对英雄本体及其行为、精神品格的凝练。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人民关于“究竟何为英雄”“怎么成为英雄”的朴素之问,各报刊从不同视角构建和传播了英雄形象。作为党报的《人民日报》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立场,创造性地呈现了英雄形象。《人民日报》从1948年到1956年间关于英雄形象的报道直接展现了这一时期的英雄事迹、英雄精神,也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塑造英雄形象的新立场、新视野与新格局。
塑造新时代的英雄形象,引导全社会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英雄”为关键词,以1948年6月至1956年12月为时间区间,对“《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中的文章标题进行检索,共得到736篇文本。为保证英雄形象分析的准确性,依据报道的标题、正文均围绕“英雄”这一主题的原则,共筛选出730篇报道,以此为样本库探析英雄形象的叙事表达和传播策略,力图呈现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形象,为新时代党报守正创新英雄形象凝心聚力。
一、英雄形象的叙事表达
(一)坚持群众史观重塑英雄形象
《人民日报》采论社论的形式对中国共产党英雄形象的本质进行了系列探讨,并
上一篇:5G环境下“出版3.0”模式初探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涉农报纸的突围路径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