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场外交视阈下中国国际传播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27
点击量:1257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主场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实践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广泛开展主场外交活动,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方案,在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对外话语影响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持续推进主场外交视阈下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须在筑牢国际传播能力基础上创新优化、扩大影响,不断提升国际传播建设的发展活力与后续动力,发挥好其对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积极作用。
- 【关键词】
- 主场外交;国际传播效能;国际形象;提升路径
国际话语权是一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要有自己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场外交逐渐成为中国对外宣介“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主要活动之一。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活动数量众多、形式丰富,实现了在高层次宽领域方面的有机组合,不仅展示了中国实力,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方案,还提升了中国国际形象,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爱好和平、具有时代担当和国际影响的中国,成为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实践载体,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传播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场外交国际传播能力发展的历程与特点
(一)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全球治理体系的初创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如何应对开放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各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先后提出了包括“中国梦”、“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外交理念,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并通过亚信峰会、APEC北京峰会、G20杭州峰会等以中国为轮值
上一篇:论焦裕禄精神的生成机制
下一篇:“细菌”概念的中国化传播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