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粉丝经济视角下粉丝—偶像认同机制研究
基于身份关联理论
作者:滕卓奇 王岩峰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27  点击量:1568次
【摘要】现有粉丝经济与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认同与消费的关系,而鲜有文献分析粉丝如何对偶像产生认同。从身份相关性理论切入,研究粉丝与偶像如何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结合为一体,辨明粉丝对偶像认同产生的原因及作用机制。和以往文献关注粉丝与偶像之间的信任、评价不同,聚焦于粉丝本身的身份及身份认同,填补在认知层面粉丝—偶像认同相关研究的空白。
    【关键词】
  • 身份关联;身份认同;粉丝经济
近年来,我国对于粉丝经济与偶像工业的态度始终是规划并引导其健康发展。新华社曾多次批评音乐、视频、社交媒体平台涉嫌通过打榜活动来诱导粉丝尤其是未成年粉丝进行多次消费的行为,这表明我国持续监管着粉丝经济的发展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作出重要批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在娱乐至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如何健康引导粉丝,如何发挥偶像的正向引领作用,如何更好地促进粉丝经济良性发展,身份关联或许能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个创新的视角。 一、粉丝—偶像关系 “粉丝”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语系单词“fans”舶来后转意为“迷”。亨利·詹金斯在其著作中将粉丝描述为:“这是一类痴迷喜好运动类、商品类和娱乐活动,或迷恋、仰慕和崇拜电影明星、运动巨星的一类人。”[1]偶像的出现和存在是人类对神秘和信仰的表达。偶像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个性特点等,都会对他们的粉丝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当粉丝跨越时间和距离见到自己追粉的偶像时,会感受到无比的熟悉和亲近,继而能够带给自身一种安慰和幸福的感觉。粉丝在体会过追粉偶像带来的幸福感之后,会对偶像产生更强烈的认同,这种认同感使其更狂热地支持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数智传播时代个人位置信息的风险面   下一篇:“大马新观”视域下的新闻实践教学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4期 总第568期 出版时间 2025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