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短视频时代突发事件舆情演化的规律及治理研究
作者:李明 殷鸣 房妍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27  点击量:1523次
【摘要】将突发事件在传统网络时代与短视频时代的舆情演化规律进行对比,发现短视频时代的舆情在各个演化阶段均具备异于前者的显著特征,尤其在引发层面呈现出信息发布主体多元、信息接收主体情绪变化剧烈、舆情在碎片化信息和沉浸式视角中快速引爆并波动延续等特点,并依此提出了治理难点和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通过案例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媒体、政府及有关组织需注重自身形象常态化建设,舆情发生时应调动线上线下力量联动研判事件态势,通过对短视频评论区的智能监测把握公众态度倾向,在此基础上整合各方碎片化信息,纾解公众情绪。在当下的短视频时代,唯有多主体在突发事件舆情演化的各阶段把控好传播规律,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多方力量,化解舆情
    【关键词】
  • 短视频;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的定义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而本文所阐述的突发事件更倾向于特指突然发生或发现的、呈现异常状态、大众对此缺乏准备却引发一定社会关注度的新闻事件[1]。根据《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近11亿人,用户使用率达95.5%。短视频平台已成为信息传播和社会舆论参与的重要渠道,也是突发事件舆情的新策源地。最早出现的短视频产品可以追溯到智能手机刚兴起的2011年,但是短视频的出现并不能说明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学界尚未有关于“短视频时代”的明确定义,相关研究报告指出历经“影视视频时代”和“网络视频时代”后,2020年被定义为中国视频社会化元年,短视频平台成为互联网用户获取信息、开展媒介社交与表达自我的主要平台。所以,本文将传统网络时代定位在2011年及之前;2011年至2019年是传统网络和短视频的交融期,为短视频时代“细水长流”长线生产与消费奠定了基础;短视频时代定义为2019年之后。 目前,突发事件舆情的爆发点已经从传统的微博、微信快速转移到以抖音、快手、小红书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并呈现出碎片化、裂变式、多层次等传播特征,给舆情研判和管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本文运用案例对比分析的方法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改革开放深化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传   下一篇:时间的媒介化:短视频对时间话语的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5期 总第569期 出版时间 2025年5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