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黄河景观的传播困境与优化策略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29
点击量:1694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黄河景观的传播是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途径。新媒体时代,景观传播面临“仿真”“拟像”等新技术挑战,沉浸交互、虚拟现实等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传播学意义上的黄河景观包括自然风光、栖息地、生态、文化符号四个部分。推行交互式传播、打造黄河IP、做好可持续发展能够优化黄河景观的传播路径。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景观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中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传播学中的黄河景观是在黄河流域范围内,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和物体共同构成的综合体。黄河景观经历了复杂的自然形成过程,也刻下了华夏民族长期活动于此的烙印。黄河景观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演变中日臻完善,黄河三峡、壶口瀑布、黄河三角洲等景观不仅历史悠久、气势磅礴,还作为文化符号不断向世人传递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新媒体时代,景观传播面临“仿真”“拟像”等新技术挑战,沉浸交互、虚拟现实等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一、黄河景观的精神内涵
(一)天下之中、接续奋斗的文化自信
黄河景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在精神内涵上生动体现了天下之中、持续奋斗的文化自信。从地理形态上看,黄河流经天下之中,其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历代劳动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改造利用黄河水资源、建设美好家园的历史见证。
从精神层面上看,黄河文明接续传承,从未断裂。黄河以其“母亲河”的形象,代表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民族品格。黄河文明从伏羲、女娲、炎黄为起始,构建了从黄土到黄河,从黄种人、黄河文化再到黄河文明的文明体系[1]。中华文明是
上一篇:诺兰元宇宙电影的媒体考古研究
下一篇:长尾理论视域下地理标志产品跨文化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