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思对话:智能传播背景下人机语言交互中的“对话”赋能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29
点击量:1587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智能传播的时代,智能传播中的人机语言交互丧失了有关“人”的因素之对话本质的思考,学界亦存在对人机“对话”一词的误解和误用。基于此,应以语聊机器人的现状分析作为研究基础,站在人文主义的新起点上,重思人类对话的内涵特性,总结机器主体的“对话”桎梏。最终通过回望柏拉图、巴赫金、海德格尔等人的研究理路得出,只有重归人类对话本身,借助对话的力量赋能人机语言交互,才能让用户最大限度地体察到“交流感”与“对话感”,促使人“感同身受”地接纳AI与技术合成语音。
一、问题的提出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智能传播的时代。在智能传播时代,人与机器、人工智能技术与传播系统相互融合,但是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加减,其背后存在诸多未知性与风险性,对人及“人”的因素形成诸多挑战与阻碍。智能传播发展至今,其传播主体越发丰富,不仅在传统广电媒体中出现了“康晓辉”“AI王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小漾”(湖南卫视)等虚拟主播,而且在直播平台上也涌现了由ChatGPT模型接入的虚拟数字人“朏朏”(天娱数科)、直播带货数字人“冬冬”(阿里巴巴)等。2023年2月,微软推出一款由ChatGPT驱动的聊天机器人Bing Chat(必应聊天),但很快就在与用户的聊天中翻车,该机器人在聊天中不断重复“我是,我不是”等胡话,甚至前言不搭后语,面对用户的日常提问,输出“怂恿记者离婚”等怪诞内容。随后,微软以最快速度控制Bing Chat,并通过检测异常的方式直接切断其与用户的聊天。因此,诸多网友对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表示质疑,认为大部分聊天机器人容易陷入“精神错乱”,甚至认为OpenAI及其他科技公司的相关人员存在故意训练其学舌“左派”的非正常言论。
从现状来看,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聊天机器人仍未真正理解人类对话,尽管其声音的一切形式种类已经相当丰富。例如在音色上可以自由选择四郎音①、元气少女音、蜡笔小新音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