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传播方法初探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5-07-20
点击量:3628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传统媒体与机构在进入社交网络、开启全新资讯产品、探索创新模式之前,首先要正视风起云涌、生机勃勃的自媒体世界,我们能否客观直面这个去中心化的传播新世界,能否接受创意理念上的差异?或者说,能否把自己当作一个正创业的自媒体,珍视每一个听众、珍惜每一条后台留言、珍重每一篇文章发布机会,努力创造更多自发的社交网络转发?想要回答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从具体操作中提炼一些创新点。
- 【关键词】
- 社交网络资讯;移动互联网传播;微信
今日世界,社会形态发展变化一刻不停,再微小的个体,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特别是在网络世界,每一位优秀的普通人都能算得上一个“媒体”;即使他不够优秀,但如果特色鲜明,同样有机会成为个性化的“媒体”。
一、社交网络用户的特点
今天的社交网络用户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丰富的知识背景和强烈的分享愿望
过去两三年,中国网络用户的行为习惯被社交网络深刻改变。比如分享、点赞,大家不再觉得是一个卖弄的行为,而是一个自然的互动行为。
(二)回应、讨论、争辩、二次创造促进资讯再传播
传统的传播是把资讯信息单向地传输给用户。在今天的社交网络里,字正腔圆发通告,少有听众,朋友般卖萌斗嘴反而更有人气。那些能够在社交网络广泛传播的案例,无一例外都有效调动了普通社交网络用户的参与感,使其不仅乐于接收消息,更是主动回应、热烈讨论、激烈争辩、二次创造,促进资讯的再传播。
(三)最易被忽视的:有限制的创造更能激发创意
传统的博客或者说传统的拍客是不限内容长度的,导致的问题是信息过载。比如一个普通用户,收藏十个博客很容易,而每个博主每天发一篇,一篇两三千字,在今天这个注意力碎片化的时代,怎么可能看完?不可能。所以用户自己应该学会去调整,寻找那些能看完的东西。比如微博限定140个字符;短视频应用则会限制6秒、9秒或者1
上一篇:领网主权、文化安全与新型主流媒体
下一篇:论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