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版《大公报》抗战舆论宣传特色及其影响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26
点击量:1832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桂林版《大公报》是新记《大公报》极为重要的子报。作为一张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宣传理念的报纸,桂林版《大公报》在全民抗战中的舆论宣传,以其题材和形式的丰富性、时代性、选择性和涵盖性,充分展示了桂林文化城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生态嬗变,亟待学术界予以重新评价和高度重视。通过对桂林版《大公报》历时近四年的办报特点的整体性观照,试图勾勒其抗战舆论宣传的特色,并对其未来有待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领域提出展望建议。
《大公报》是近代新闻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华文报纸,学界早已充分关注,其历史价值一直以来都是新闻史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桂林版《大公报》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份报纸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桂林独特的政治生态和新闻环境,以“国家利益”为宣传理念,敢于开展舆论监督,积极发表抗战言论,在中国的新闻事业史上,特别是抗战新闻事业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多年来,关于《大公报》的新闻史研究,天津版、上海版、重庆版和香港版都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围绕桂林版《大公报》的相关研究却相对匮乏和滞后,留下的学术空白较多。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料整理和个别相关性问题的探讨上。多年来,笔者已围绕桂林版《大公报》的新闻通讯、言论、副刊、广告经营和报人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成因,形成了《〈大公报〉(桂林版)言论选题及其特色》《抗战时期徐铸成在桂林的新闻实践初探》《〈大公报〉(桂林版)新闻专电的特色》《〈大公报〉(桂林版)的广告经营特色》等系列论文。但综合来看,关于桂林版《大公报》的系统性研究尚未全面展开。尽管如此,桂林版《大公报》中蕴含的丰富文献资料极具研究价值,有必要继续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发掘。
一、桂林版《大公报》的研究已经取得较丰硕的成果
《大公报》作为中国百年历史的见证者
上一篇:狂欢理论视域下脱口秀节目文化价值
下一篇:学术创新中的问题意识与价值立场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