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化社会:对一种社会文化形态的阐释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09
点击量:1684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在媒介技术飞速的演进和作用下,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组。人类从未像今天一样,被无穷无尽的视频所包裹。处在这样一个可以被称之为视频化的社会,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形态正在形塑。其表现为:社会空间的景观化、零碎化、滤镜化;社会交往边界的消弭与媒介交往关系的变更;社会系统的开放性、流动性以及互动性。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视频化社会不仅塑造了新的生活方式甚至建构了新的社会秩序,而且还塑造了现代社会的认知观念和心理结构。这既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社会文化急遽变迁,也带来了全新时代的社会文化思考。
“我们正处在从工业文明时代向数字文明时代过渡的深刻转型期,其间充斥着熊彼特所谓的‘断裂式的发展’和‘破坏式创新’——旧世界条块分明的秩序正在被打破;功能各异、壁垒森严的传统边界越来越模糊。”[1]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10.44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380万人,占网民整体的96.8%。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26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454万人,占网民整体的95.2%。”[2]从数据到身边现实,无不直观地体现出当今社会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赋能,我们的生活正在不知不觉中视频化。“视频成为一种黏连生活与媒介的界面,同时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存与媒介表达。”[3]它正在不断形塑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与文明形态。“从长视频到短视频到中视频,再到多样态的流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视频传播在中国呈现出全时空、全领域、智能化、全龄向的发展新势能。”[4]我们应该去理解和把握当前这种传播流动的不同维度,以及这种流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一、从“媒介化生存”到“视频化社会”
在过去,主流社会学采用的原初意义上的社会概念,即把社会看作一个有边界的实体,与民族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在现今这样的全球化背景下,很显然,这样的社会概念是不合时宜的。杜威曾经说过“社
上一篇:封面人物·曾祥敏
下一篇:网络场域中专业意见领袖身份异化的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