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用典的文化传播辐射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06
点击量:1790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但自“五四”运动以来,曾被知识界和媒体所否定、所批判。习近平引用典籍的大量名言阐释治国理政和人类面临的复杂问题,形成系统的文化思想,为媒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自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大量引用中国典籍阐释复杂的当代问题,形成系统的文化思想,为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①习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深入,提出一系列指导现实生活的茁实论断,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极大扩展了民族优秀文化的辐射力。
一、遵循习近平的论断,为儒家思想正名
不同文化思想决定文化的不同命运,习近平对儒学的洞见不仅为孔孟之道正名,而且提升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对国际关系的良性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尽管儒学体现了人类的善良追求和社会与国际关系应有的和谐状态,但自20世纪开始,孔孟之道被错解为负面概念,一直受到知识界和媒体的激烈批判,甚至遭到“砸烂孔家店”的致命摧残。媒体遵循习近平对儒家思想的分析,正确评价儒学的现实意义,加深了人们对治国理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儒学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邃启蒙。
毫不夸张地说,从未有任何学者和媒体
上一篇:我国新媒体研究的学术图谱(1998—
下一篇:高效率、广参与:互联网公益发展演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