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传播学分析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19
点击量:1424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党的创新理论只有被青年所掌握,才能激发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过去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对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挑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打造沉浸式、交互式、接地气的场景化传播模式,提升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效果。
一、问题的缘起
青年作为群众的一部分,在社会变革中能起到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列宁说:“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成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不吸收全体工农青年参加共产主义建设事业,你们就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1]。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要能为青年所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握青年特点,善于用青年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阐述党的主张”[2]。要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阐释的效能,就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加以考察,特别是从青年中广泛流行的新媒体角度考察。
传播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利用一定的媒介和途径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传播的过程包含传者、受者、媒介和传播的内容。按照这一过程,对党的理论进行青年化阐释,传者即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教育者,受者即青年,传播的内容就是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媒介为电视、报刊、互联网、专家解读、新媒体平台等。显然传播的媒介最为关键,直接决定着青年化阐释的效果。而在众多媒介中被誉为“第四媒体”的新媒体由于其即时性、交互性、共享性、超时空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在社会中的流行度和影响力迅速超越以报刊、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也成为各类信息在青年中传播最有效的媒介。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媒体在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中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阐释效果。
上一篇:传统电视新闻融媒体转型的路径与思
下一篇:地方广电全媒体传播格局下活动营销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