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文化遗产的融媒体传播路径分析
以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为例
作者:李飞宏 方雪琴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9-13  点击量:1740次
【摘要】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是责任也是使命,针对受传者对文化遗产相关媒介呈现出媒介融合度差、传播领域窄、更新速度慢、审美感受差等问题,梳理出融合文化遗产媒介,体验情感契合信息互动的对策。以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为例,分析以程序引导、认知媒介、主控感受、感官体验、人文素养、精神激励和智慧开启的路径,来达到用文物出版感染传播者情感、以融合媒介传播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情怀等开发与传播的目的。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集体记忆的储存器,文化遗产是传承民族历史、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工具。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是责任也是使命,以“云游敦煌”小程序为代表的数字化传播方式,为全方位展示物质文化遗产、广泛传播遗产信息以及更好地弘扬遗产价值提供了新的可能。 一、文化遗产融媒体传播现状及问题 (一)文化遗产信息的传播方式及其问题 中国文化遗产在几千年风雨飘摇的历史中历经了无数次浩劫和磨难,能保存至今的可以被誉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宝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和各级文物局、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遗产保护等部门对文化遗产出版完成了大量的图文书籍和视听影视纪录片。近二十年来,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在图书、电视、电脑和手机等媒体上查阅文化遗产媒介信息,可以了解到各个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遗产下的风土人情以及艺术形式。但是,大多数媒介以其自身特点为依托来展示,其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内容不够全面和新颖。对于受传者而言,并不能够高效地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些媒介的传播方式无疑限制了文化遗产的活化。 (二)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传播及其问题 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是根据文化遗产反映的文化资源信息,来开发情感消费创意产品。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晚清时事年画   下一篇:符号学视域下中华文化传播与民族共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3期 总第567期 出版时间 2025年3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