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的“饭圈化”策略
以《人民日报》为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4-24
点击量:1972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借助互联网平台制定与时俱进的宣传策略。近年来,主流媒体尝试对“饭圈文化”收编,并借鉴其应援文化对新闻舆论工作进行创新。主流媒体的转型探索开拓了舆论空间,但同时也遭到质疑抨击。分析主流媒体“饭圈化”策略的深层逻辑和表现特征,反思主流媒体该如何在不失权威性与公信力的基础上做到传播策略的创新。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纷纷入驻“两微一抖”,依托互联网平台,以更与时俱进的方式从事新闻工作。近年来,主流媒体尝试将新兴的“饭圈文化”纳入传播策略中。不仅体现在新闻内容上使用了“饭圈”流行语,更是在传播形式上借鉴了“饭圈”应援,在互联网社交平台形成扩散性的号召行为。从《人民日报》的“为阿中哥哥打call”,到央视频直播间的“呕泥酱”,将“饭圈文化”应用于新闻舆论工作中,收获了不少年轻群体的喜爱与响应,但也遭到了质疑与抨击。
一、主流媒体“饭圈化”策略的深层逻辑
随着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发展,粉丝与偶像之间的距离迅速缩小,基于这种拟态亲密关系与认同共情效应之上的“饭圈”应运而生。“饭圈”指的是粉丝群体,由社会群体追星活动产生。“阿中哥哥”是“饭圈化”拟人称呼,最早由“饭圈女孩”提出。内外舆论交迫之际,近四万网络用户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发声。他们将“阿中哥哥”视为自己的守护对象,凭借着熟稔的刷帖、刷赞、反黑、控评等“饭圈化”操作发表爱国言论。
通过这场声势浩大的发声活动,饭圈女孩不仅打破了之前公众对亚文化的偏见和歧视,得到了国内群众的高度关注与大量声援,更是收获了国内主流媒体的点名表扬。《人民日报》将出征文案整理发博,并发起了名为“我们都有一个爱豆名字叫阿中”话题,并在锐评中毫不吝啬地表达了对“出征”
上一篇:我国老年类报纸全媒体转型的现状、
下一篇:中国网络流行语十年变迁的启示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