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科普节目的生产传播与策略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12
点击量:2092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肆虐,科普知识传播进入常态化发展,传统广播电视科普节目想要在内容和数量上实现生活化、新闻化、专业化,就必须根据不同平台的调性做好互动传播和平台融合传播。
2020年春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还在世界各国肆虐。新冠肺炎疫情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绵延不断,对各国都产生了深刻且巨大的影响。因此有学者把现在这个时期称之为后疫情时代。就信息消费生产而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艰难的2020年上半年,我国的科普类信息消费和生产呈现出井喷状态,一大批科普节目或者科普创作者爆红,“科普”“科学传播”成为一个显性的内容研究领域。从2020年下半年,人们的生产生活一直被新冠肺炎疫情笼罩着,科普信息消费传播从应急性生产传播发展成为常态化生产传播。
一、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的科普生产传播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集中暴发时期,我国的科普生产传播在选题、内容表达、形式表现上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基础问题。
(一)传播主体良莠不齐带来信息噪声
科普领域原本是一个带有生产门槛的领域,由于传播主体泛化,普通民众也加入到了科普创作中。由于个体知识水平的差异和问题理解的角度差异,部分科普创作者发布的科普内容无法保证信息的质量,甚至有的人为了蹭热点或者赚流量,故意发布一些危言耸听内容不实的所谓科普作品。
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人发布“酒精能够杀死病毒”,一时不少人信以为真,开始喝白酒抗病毒。虽然这个被证实不科学,也有央媒和专业机构出来辟谣,但是类似这
上一篇:互动仪式链视域下“三农”自媒体传
下一篇:新时代河南形象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研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