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弥合机制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07
点击量:2599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信息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媒体技术深嵌于生活日常。老年群体因媒介使用知识的匮乏面临数字困境,成为信息使用的弱势群体。逐渐宽深的数字鸿沟迫使老年群体退出社会生活场景,政府和社会应从政策、技术和文化等层面去建立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弥合机制。
2020年8月17日,黑龙江哈尔滨的一位老人乘坐公交车,由于其不会使用手机扫健康码,司机拒绝他乘车,乘客对不愿下车手足无措的老人出言谴责。无独有偶,2020年7月28日,大连地铁旅顺站,安检处工作人员多次让一位老人出示个人健康码,双方发生争执。信息社会中数字技术深嵌于生活日常,扫码通行、移动支付迫使媒介技术不足的老年群体深陷数字困境,逐渐从社会活动空间里退场。
一、尴尬与退场: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无奈现状
“媒介对现存社会形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加速度和分裂”,[1]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如是说。新媒介的出现使得社会发展加速,适应新媒介掌握新媒介的群体利用其便利自己的生活,而没有掌握新媒介的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为其所困,这就使得社会出现了分裂。当今我们正处于新媒介蓬勃发展之时,社交媒体、自媒体等各种媒介轮番登场,极大地改变了现实生活。数字治理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所谓的数字鸿沟指因为不同性别、年龄、收入、阶层的人,由于他们在接近、使用新信息技术的机会与能力上的差异造成了不平等的状况,而且这种不平等会进一步扩大。”[2]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字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上网的网民人数达到了9.04亿,但是60岁及以上
上一篇:《拂晓报》的历史发展研究浅谈
下一篇:“银发群体”的“数字化生存”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