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百年经营嬗变的历程与启示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07
点击量:3413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党报百年经营随着党的中心工作的变化而变化。革命时期为了广泛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扩大读者群体,党报经营以发行为重心,经济上依赖拨款。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企业化管理,但于1957年中断。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党报为主体的报业在经营上持续创新突破,实现了市场化转型、集团化发展,开始了融媒化探索。党报经营重心经历了重发行,到重视报业产业链,再到创新融媒体产业链的变迁过程。党报百年经营嬗变带来诸多启示,坚持“党报姓党”,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是搞好经营的前提;把握传媒产业规律,遵循市场经济要求,是搞好经营的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好群众路线,是搞好经营的基本路径。
回顾党报百年发展历程,党报经营在理念、策略与实践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1921—1937年:党报经营以发行为重心
早期党报经营以发行为重心。为了广泛宣传政治主张,扩大读者群体,推动革命事业,中国共产党整合有限资源,全力提高报刊销量。
在大革命时期,先后成立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印行部、中央出版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报委员会、中央出版局等中央机构,统筹管理《向导》《中国青年》《新青年》等党报党刊发行。拓展多元发行渠道和销售终端,建立覆盖主要城市的发行网络,在上海、广州等地书店、书局、学校号房设立发行、代销处,分销处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为了冲破邮局封锁,建立了秘密发行渠道。“凡属本党党员,不但有购阅本党中央机关报之义务,并有努力向党外推销之义务”[1]。甚至硬性要求每一个党员必须推销5份以上党中央机关报《向导》,每个支部负责推销3份以上《新青年》和《中国工人》。采用低廉定价、打折乃至大量免费赠阅的价格策略。同时党报之间通过广告互相加以宣传推广,推动党报发行量迅速增长。党中央机关报《向导》1922年9月创刊时只发行1000份左右,到1926年发行量增长到了5万份。[2]
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苏区执政党,报纸经营的政治社会条件有所
上一篇:传媒竞争与新闻产权刍议
下一篇:党报百年的历史进路与未来走向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