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与特征:社会网络分析在我国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06
点击量:4569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随着计算传播学在我国的兴起和网络传播的日益复杂化,社会网络分析在传播学中的应用也逐渐丰富。目前,社会网络分析在新媒体传播、国际传播、政治传播、复杂网络、网络舆情、社会资本等传播学维度中都有着广泛应用。总体来看,社会网络分析在我国传播学的应用呈现出研究领域较为集中、研究同质化相对明显、语义研究比重增长等显著特征。
社会网络分析是强调关系内涵、网络结构、个人位置等因素对社会现象解释的研究[1],广泛应用于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信息传播等研究领域之中。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的著名学者克里彭多夫曾言:“大多数传播学研究方法都来自其他学科。实验法源于心理学,调查法来自民意研究……内容分析和传播网络分析是仅有的两项原生于传播学领域的研究方法。”[2]此种论断固然是一家之言,但也反映出二者之间的深厚渊源。
从作为规范的科学来看,网络分析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关于人际关系模式和“派系”生成的研究。到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的哈里森·怀特小组将前人在各学科领域关于网络分析的研究成果锻造融合,诞生了当代社会网络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先后在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媒介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信息呈指数级增长,网络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群体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在此背景下,社会网络分析引起了越来越多传播学者的重视。本文对社会网络分析在我国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梳理,一方面是对近年来我国该领域研究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旨在为学界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启发和思路。
一、研究传统
早在20世纪30年代,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勒温就将社会网络分析应用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之中。20世
上一篇:传播意图生成的物质基础及其言说的
下一篇: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机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