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数字乡村背景下农村居民信息能力及提升策略
以行动者网络的视角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19  点击量:3581次
【摘要】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城乡之间信息传播的技术和设施差距在不断缩小,但信息能力的匮乏正成为阻碍农村居民发展的“新数字鸿沟”。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农村居民信息能力发展的困境,并探索其能力提升的路径。通过观察与访谈发现,农村居民信息能力总体偏低,政府与农村居民缺少有效的互动策略、农村居民信息意识与信息技术行动路径失谐、通信企业与政府的利益联盟松散,以及乡村非体制精英与普通农村居民的社会网络脱节,是农村居民信息能力的主要发展困境。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不断更迭的当下,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乃大势所趋。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数字化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高”等目标,[1]为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抓手。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推动数字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2020年5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印发的《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农村数字化转型与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等工作重点。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农村移动互联网加快延伸,传统数字鸿沟大大缩小。然而,城乡之间对信息的理解与应用仍差异显著,信息能力分化作为经济分化的结果,成为新的数字鸿沟,为乡村数字化带来重重阻力。如何提升农村居民的信息能力,变重重阻力为内生动力,成为数字乡村战略推进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以往的研究已经指出,农村居民的数字化能力之困源于多种制约因素,既包括宏观的结构性因素,又包括中观的政策性因素、市场性因素、社会性因素,以及微观的个体性因素。[2]与此同时,乡村社会空间是物质空间与复杂社会关系不断生产与再生产的结果,乡村发展是一种关系型聚合体的发展。[3]可见,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事业,数字乡村建设由多元主体联结成的行动者网络来推动。乡土社会固有的社会结构、独特的市场经济形式、权力运行机制等,都在相互嵌入中成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现代性风险视阈下的舆情危机治理   下一篇:乡村女性的媒介使用与自我赋权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6期 总第570期 出版时间 2025年6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