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影视文化传播研究的历史性转向
兼论视觉文化传播理论的现状与发展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4-01-20
点击量:5377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随着视觉文化以及视觉文化传播研究的发展,对于影视研究,尤其是影视文化以及影视文化传播研究来说,无疑经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挑战已经构成了对影视研究的巨大威胁。从视觉文化与视觉文化传播研究两方面对影视研究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影视研究的继承和超越构成了两大奇妙的时代变奏。就此意义上说,这是影视文化传播研究的重大历史转向。本文从视觉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对影视文化传播研究进行了
- 【关键词】
- 影视文化传播
- 历史转向
- 视觉文化传播
- 理论与实践
一、影视文化传播研究:来自视觉文化传播理论分析的维度
(一)研究对象:影像文化为主,多维文化兼摄。当下国内视觉文化传播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关涉到以下命名:图像、影像、视像、视觉、视觉文化、视觉文化传播。一般而言,称谓不同,研究对象亦有所不同。不妨从诸多命名中,反思当下中国视觉文化传播的研究对象特征。
首先看“影像”。“影像”最早出现在国内对萨特《影象论》“image”的翻译中,萨特强调的是“image”的意向性,由此国内选用汉语“象”字,但汉 语中并无“影象”一词,故这里的“影象”可看作是“影像”。国内在以电影为对象进行视觉文化传播研究时,常以“影像”命名,如盛希贵在《影像传播学》中为 其做了详细的定义分析,认为虽然“影像”本义包含广泛,如影子、印象、迹象、画像、肖像、形象等,但就其本人研究所指包括静止影像的摄影和运动影像的电 影、电视、电脑Flash动画、幻灯、数码等经由感光所成的像。[1]而“图像”这一范畴主要缘于国内对西方艺术史的翻译,通常作为 image,icon,picture的指代,如“icono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媒介平台:文化产业的新驱动器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