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媒体良性互动的技巧和原则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4-10-20
点击量:3810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媒体市场化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把传统的媒体格局彻底打破。手机上网,手机拍照,微信、微博随手编发等网络技术,基本上让人人拥有麦克风、人人拥有话语权成为现实。媒体复杂化、多元化让政府面对舆论监督开始力不从心,传统的应对方式已经开始变得不合时宜。在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凸显的现状之下,政府应该调整应对策略,依据“第一时间原则”“公开透明、坦诚人性原则”,巧用议程设置和“意见领袖”,及时与民众沟通,化解危机,借助媒体监督解决自身问题,正面树立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
- 【关键词】
- 舆论监督;政府行为;形象;公信力
新闻舆论一方面监督政府行为,挑战政府形象,另一方面又塑造、刻画政府形象。政府若能积极面对、恰当处理,不仅能够借助媒体监督解决社会矛盾,而且还能化解危机,起到正面宣传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的积极作用。[1]讨论舆论监督中政府积极的反应行为,无疑对政府修正、规范自身行为大有裨益。
一、有错就改,坦诚面对
2007年5月,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报道》栏目的一则报道引发了强烈的社会舆论“地震”——这档名为《罪恶的黑人之路》的系列报道以暗访的形式揭露了山西众多黑砖窑扣留大量未成年人充当苦力的罪恶行为:孩子们每天从凌晨5点到午夜都被迫从事着高强度的劳动,三餐都只能吃到些许残羹剩饭,吃喝拉撒全在工棚里……更令人怒不可遏的是,16岁的朱广辉被记者假扮的家长解救出来,在自己坐中巴回郑州的途中竟被当地劳动局一监察员以300元转卖给另一砖厂![2]
该事件经由都市频道报道后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和关注。而在这场记者“跨省”暗访揭露的丑恶事件中,山西省政府面对媒体监督的态度是积极而重视的——首先,用诚恳的态度真诚道歉。报道播出后,山西省公安厅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该事件进行了通报。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府负责人真诚道歉。随后洪洞县政府相关部门亦组成10个小组分赴被
上一篇:省级党报官方微博的内容分析与思考
下一篇:“主旋律”“正能量”和党报的历史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