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为上策:三重勾连视角下老年人电视使用的选择、补偿与优化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2-27
点击量:984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数字化时代,“电视观看者”在老年群体中仍占据重要比重,他们更倾向于将电视纳入个人的媒介清单,并保持着较高的观看频率。但既有关于老年人电视媒介使用的相关研究却存在着视角窄化、理论固化等局限。基于此,引入SOC(选择、优化与补偿)策略框架对老年人的电视媒介使用行为展开实证研究,探索老年人电视媒介管理策略的差异化呈现模式,并就此归纳当前媒介环境中电视对老年人而言的独特意义与价值。在三重勾连视角下研究发现,老年人会基于不同动机与电视展开互动,技术想象差异、主被动文本消费类型以及时空情境建构分别形塑了电视观看策略的具体表征,而技术情感联结、地方感建构、时间感知平衡以及数字鸿沟的自我弥合则构成了电视之于晚
- 【关键词】
- 老年群体;电视使用;SOC策略呈现;媒介资源;积极老龄化
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697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突破20%,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1]。随着技术变革引发的媒介化趋势与老龄化社会并行演进,数字化与老龄化叠加为当前社会带来诸多挑战,作为媒介化社会中的边缘群体,多数老年人还未能享受到“数字红利”带来的便捷[2]。正因如此,“数字融入”作为当前老龄化传播领域的核心概念,正在引领诸多学者将目光投向新兴媒介技术与老年群体的互动博弈情境,力求发掘能够弥合数字鸿沟的变量归因与反哺之道。在此背景下,学界对数字媒介的研究兴趣远超传统媒介,使得老龄化传播研究出现在媒介形式上的“追新偏见”[3]。值得反思的是,以数字融入为目的的“反哺”“驯化”与“技术接纳”是否能够描摹出当前老龄化与数字化时代叠加背景下的完整图景?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考察已可窥见老年群体在晚年媒介使用习惯上存在着“数字分化”现象[4],实际上并非所有老年人都会主动选择“数字融入”。在老年群体的生命晚期阶段,仍存在着他们偏好的适宜媒介,新媒介的强行介入必然导致特定的无法适应者被赋予数字难民/弃民的身份[5]。很显然,当前老龄化传播研究存在传统媒介的缺席趋向,这启示研究者不应忽视传统媒介在老年人生命历程中的作用与价值,从“后视镜”回溯、回归关注老年人在智能时代之中的传统媒介实践同样重要。中国本土语境下一项“媒介观与媒介使用调研”表明,“70前”一代的报纸
上一篇:消除新闻报道的学术盲区
下一篇:新闻形式创新论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