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清俗纪闻》中的中国式物候文化思想辨析
以“年中行事”与“居家”生活为例
作者:张殿宫 张殿元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27  点击量:1776次
【摘要】以物候文化视角解读1799年出版的《清俗纪闻》一书是一种全新尝试。该书的生活习俗、礼仪、教育和宗教的内容编排与物候文化的信仰、哲学、科学和生活四重结构基本上一一对应;该书所反映的乾隆时代中国社会的物候坐标处于“间接物候时代”末期“小冰河时期”里的“小阳春”,温和友好的物候条件为安静、平和的物候文化生活创造条件;人们按照物候时间来组织安排“年中行事”;按物候空间思想来建构居家环境,安度居家生活。这种对220多年前中国传统物候文化生活的还原、辨析,有利于接续与创新东亚地区共同的物候文化认知,加深彼此间的文化往来。
《清俗纪闻》是日本宽正十七年(1799年)由东都书林堂出版的有关我国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福建、浙江、江苏一带民间风俗、传统习惯、社会情况的调查记录,[1]是一部由日本幕府官员发起,由行走于中日之间进行贸易的中国商人讲述,由在日生活定居的华裔后代“唐事通”采访记录,由日本画师辅助再现,并经众多到长崎活动的中国商人反复印证修改,以图文并茂表达,真实反映220多年前中国江浙、福建一带民间物候文化生活的“奇书”。全书计6册13卷,6册中的生活习俗内容最为集中,其中又以“年中行事”和“居家”两部分为要。 一、《清俗纪闻》所处时代属物候地理坐标年代中的“小冰河时期” 乾隆年间的江浙、福建一带的民间物候生活通过《清俗纪闻》得到很好的再现,但认识它,首先还要了解那个时代所处的物候地理坐标。 (一)《清俗纪闻》记录的时代处在农业文明主导的间接物候阶段 从物候文化的历史脉络看,中国传统物候文化经历了直接物候、间接物候、测量物候三种形态,目前正处于从测量物候向算法物候形态过渡的历史阶段。[2]直接物候与智人觉醒、游走觅食的采集狩猎时期大体相当,人类“裸露”在大自然中,通过直接的身体触摸感觉外部世界,泛灵、敬畏天地、与众生和谐相处;间接物候与农民出现、定居土地的农耕养殖时期大体相当,人类“扎根”在固定的土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浅析互联网传播语境下时政报道的创   下一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黄河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7期 总第571期 出版时间 2025年7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