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浅析互联网传播语境下时政报道的创新表达
作者:庞瑞妍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27  点击量:1737次
【摘要】时政报道是受众了解国家及地方政策方针的重要途径,也是主流媒体发挥舆论引导力和新闻公信力的重要方式,对广大受众来说是“刚需”信息。但众所周知,传统的时政报道往往因为涉及全局性、政策性、抽象性等表述,常常给人以晦涩难懂、不接地气、冷冰冰的感觉,影响了传播力进一步提升。在当前互联网传播语境下,时政报道如何通过创新表达、融合传播、贴近受众,为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用户喜闻乐见,是当下做好新时期时政报道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消费内容渐趋海量和碎片化,传统时政报道所面临的到达率不足、传播欠缺等问题愈加凸显。时政报道要想赢得年轻用户群体的喜爱,急需变革与创新传播方式。[1]   一、抓好故事化场景化表达 让时政报道更感人动人   时政报道涵盖大政方针政策、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主要领导活动、重大会议等方面,各种高度政治化的词汇表达自然不可避免,同时时政报道又涵盖大量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内容,对很多地方都市类媒体而言,时政报道之所以显得可读性差,一个重要原因是往往只做权威信息的发布者、转载者,很多新闻语言和政策语言没有很好地转化“翻译”,自然生硬难懂。在快餐化阅读时代和互联网传播语境下,如果时政报道能做好第二落点,加入更多故事化、场景化的表达,在传播时往往就能更好地聚拢更多读者用户。 2023年至2024年,大河报·豫视频在时政报道方面推出多组系列报道,产生大量爆款,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视第二落点,做好故事化、场景化表达。比如深度关注河南省十大战略之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情况——2024年3月,大河报·豫视频推出《爱上河南的N个理由》系列报道,讲述了一个个生动可读的故事。该系列报道推出后被河南省政府官网微博、多个省级厅局委官方网站转载,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重点表扬,国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新闻媒体对人格权合理使用的法律边   下一篇:《清俗纪闻》中的中国式物候文化思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7期 总第571期 出版时间 2025年7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