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维度反思“江歌遇害案”
兼谈隐私权、名誉权、公正审判、案件报道规则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28
点击量:2452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江歌为了室友刘鑫见义勇为被刘鑫前男友陈世峰杀害。江歌妈妈多次联系刘鑫未果,私自将刘鑫及家人的核心隐私信息披露到互联网上,引发网民对刘鑫见死不救的网络舆论暴力的谴责,甚至蔓延到现实社会。在陈世峰接受审判前,央视等媒体采访报道了受害人亲属江歌妈妈江秋莲和本案犯罪现场的重要证人刘鑫。该事件中公众和江歌妈妈的知情权、刘鑫及家人的隐私权、媒体的舆论监督权等都要践行法治原则。
【关键词】知情权;隐私权;网络暴力;公正审判;案件报道规则
2016年11月3日凌晨,在日本法政大学读研究生的青岛女孩江歌,在日本东京中野区租住的公寓门口为阻止室友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对刘鑫的纠缠,见义勇为,在与陈世峰交涉的过程中被其残忍地杀害。
犯罪嫌疑人陈世峰被捕时虽承认杀害了江歌,但否认自己是有计划、有预谋的。按照日本法律过失致死一般判决会低于有期徒刑20年,这让失去相依为命爱女的江秋莲无法接受。江秋莲开展了签名活动,实际签名20万人,网上签名超过150万人,在开庭前交给日本检察官或直接提交法庭,签名的诉求是判处陈世峰死刑。江秋莲不满刘鑫一直对其避而不见,就把刘鑫及其父母的个人信息曝光到互联网上,很多网民都加入到这场网络声援和道德审判中。而在陈世峰接受日本法庭审判前,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不仅采访报道了受害人亲属江歌妈妈江秋莲,而且还采访报道了本案犯罪现场的重要证人刘鑫并促
上一篇:新媒体语境下的人机交互叙事初探
下一篇:文化促进法的基本原则简论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