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与共享:空间理论视域下怀旧的情感生产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27
点击量:804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基于人们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怀旧情感在现代社会中以各种新形态延伸至日常生活中,并在各种空间与场景中进行生产与传播。现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理论视角,以怀旧情感为切入点,剖析怀旧与空间的关系,探讨阐述可感知的、可构想的、可生活的三个空间层面中的怀旧情感生产,进而解读怀旧在社交媒体时代掀起思潮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 空间理论;怀旧;情感生产
怀旧作为一种情感体验在现代社会中广泛流行,承载着人们对往日的回忆与怀念,交织着情感、空间、媒介、历史等多个维度。人们试图通过怀旧来连接过去与现在,借助怀旧行为达成情感共鸣,激发共同记忆,从而摆脱现代性困境。社交媒体时代,各种经典影视剧及动画片等童年“回忆杀”话题时常占据各平台热门榜,“胶片感”“港风复古”也成为平台热门图像风格,作为营造复古氛围的工具,迅速勾起人们的怀旧情结。众多文化现象反映出怀旧情感在一定层面上已突破了个体化与情感性的心理范畴,演变为一种具有社会性与全民性的集体情感,进而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怀旧的情感生产和其在各类“空间”场景中的呈现与应用,预示着我们有必要全面考察怀旧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视角,剖析怀旧情感生产背后的深意,试图对怀旧的本质与意义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一、怀旧情感研究与空间理论的交织
(一)怀旧的溯源与发展:从思乡到社会性现象
早期“怀旧”(Nostalgia)这一概念来自医学领域,曾被人们视为一种疾病。“怀旧”一词最早由瑞士医生约翰尼斯·霍费尔在1688年的一篇医学论文中提出,其原始意义是一种生理性疾病,意指当时大多数士兵由于无法回家、返乡而产生的病状,如呼吸不畅、失眠、焦虑、情绪化等。直到20世纪中叶,怀旧才被视为一种与思乡有关的心理问题,一种无法实现
上一篇:ChatGPT生成文字内容的可版权性研究
下一篇:共在到共通:转文化传播中Z世代的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