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从网络舆论传播热点事件看公权力约束问题
作者:董晓峰 张小乖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28  点击量:2496次
【摘要】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看似无序,实则可循、可控、可免。舆论事件,尤其是涉及行政部门的舆论事件,裹挟着愤怒情绪、道德伦理和利益表达,当然也不排除信息不对称等诱因。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给舆论传播的量与质,尤其是对公权力的约束,带来了完全不同以往的变化。从网络舆论倒逼行政机构进行政策调整,到行政机构主动回应引导舆情,再到努力获得舆情支持和推动,需要在很多次经验与教训后“化茧成蝶”。[1]它们之间的桥梁,是逐渐回归到现实社会的法律与道德伦理体系下,以行政部门的自律和自我约束,赢得舆情的信赖和支持。这需要首先厘清“网络舆论—行政行为—法律与道德伦理”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法律中涵盖的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反馈全过程的宪法及行政法规。 【关键词】网络舆论;新媒体传播;公权力约束;自媒体管控 一、前言   新媒体时代,信息往往以个体及其网络生活圈为传播的主体和载体,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方式和影响力,前所未有。“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其传播过程具有非线性的特点。[1]新媒体给人们提供了信息传递、舆论表达、舆论引导的空间和渠道,彻底改变了舆论热点事件的发端(潜在舆论事件)、发酵(舆情热度)、舆论表达、舆论引导模式。公民可以借助互联网成为任何领域的专业人士,这要求行政行为必须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而民众对于自身“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5.00
上一篇:微信群表达失范及其边界   下一篇:论乡村转型背景下意见领袖在群体传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5期 总第569期 出版时间 2025年5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