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域下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透视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8-13
点击量:3126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自开播以来就引发人们关于中英教育体制的优劣之争。以该纪录片作为“麻雀”,借用跨文化人类学家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的概念来深入分析中英不同教育模式下的师生交往活动。根据霍尔的界定,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而英国文化则是“低语境”文化。中英教育体制扎根于不同的“语境”文化,在不同的语境中所形成的师生互动带有各自鲜明的文化特色。
【关键词】《中国老师来了》;高语境;低语境;文化融合
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拍摄的起因源自一项考察国际间学生学习能力的比较项目,结果显示,中国学生在项目中排名第一,英国则排第25位。于是,为剖析中英两国基础教育的“差距”,英国媒体在英国的博航特中学以“试验班”形式,邀请五名中国教师进行为期四周的教学实验活动,采用纪录片的纪实方式全程录制,最终通过考试形式进行中式和英式教学成果对比[1]。
该纪录片共分为三集,记录了不同国度的师生关系由文化冲突转向和谐共处的全过程。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者弗兰斯·博厄斯就提出文化相对主义的观念来化解族群中心主义的隔膜。文化相对主义强调的是包容社会文化中存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当我们认识到差异不可避免,‘以和而不同’心态接受差异,进而从差异中对比学习,那么我们跨文化的敏感意识会不断增强,彼此的沟通交流也会自然顺畅”[2]。语境文化的差
上一篇:知识产权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与挑战
下一篇:浅述当代景观设计与新媒体艺术的交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