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阈下“锯腿事件”的新闻议程分析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4-05-20
点击量:3650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在河北农民“自锯病腿事件”的报道中,新闻媒体报道仅停留在常规的视角,缺乏更加深层的思考和追责议程设置。从更高层次的人文精神要求看,此事件的议程设置应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医疗体系对个体保障的健全问题,二是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人文关怀是否细化到了每一个公民,三是社会慈善机构的全覆盖以及重点对象能否提前预知的问题。
- 【关键词】
- 自锯病腿;恶性事件;人文精神;追责议程
河北农民“自锯病腿事件”被披露之后,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严格说来,这实在应该是一起恶性事件。虽然当事人并不是被他人所伤害也没有危及生命,但是一条被自己锯掉的病腿却使得整个社会受伤,是整个社会之痛。这样的一个恶性事件,也触痛了当前正在讨论的人文精神这根敏感的神经。在对该事件的报道中,新闻媒体议程的设置由最初的求助延伸到多个角度,经过议程的多重设置将该事件提升到一个社会民生基本保障等重大问题下进行报道,然而,在人文精神这样的视角之下,整个报道过程依然存在报道深度尤其是追责议程远远不够的问题。
一、具体事件的媒体呈现
2013年10月10日,《燕赵晚报》报道“保定硬汉自己锯断患怪病右腿——如今病情持续蔓延至左腿,他盼望能够治愈安上假肢”。由于《燕赵晚报》是一家地域性比较强的媒体,所以其影响力相对不大。因此关于该事件的讨论起初也不是太大,且主要发生在互联网上。相较于新媒体,传统媒体一般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但这样一起超出公众普遍认知的事件一经报道,迅速在互联网上引起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网民对该事件真实性的质疑。10月10日下午,《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等媒体记者随即赶往“锯腿男”郑艳良的家中对其进行了采访,并将从清苑县宣传部负责人处得到“郑艳良自锯右腿属实”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人的伤害与迷失
下一篇:看不见的宣传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