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新地方感”驱动下地方戏曲传播的媒介空间转型
作者:侯舒文 史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07  点击量:555次
【摘要】媒介空间是文化生成与传播的重要场域,其功能和特性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不断演变。随着新媒介形式的崛起,依托于地方依恋、认同和意象的“地方感”正被重塑。受众经由新兴媒介提供的认同方式,形成了跨空间互嵌、跨群体互动的“新地方感”,其本质是地方性表达在数字化媒介空间中的转型。地方戏曲作为集中体现地方性审美经验的典型艺术样式,在“新地方感”的驱动下,正历经从“边缘”媒介空间向“主流”媒介空间的转变,并展现出多元化的传播模式和价值构建。
    【关键词】
  • 新地方感;地方戏曲传播;媒介空间
地方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亦是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戏曲生存空间日益压缩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的背景下,振兴与发展地方戏曲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举措,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步骤,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戏曲多是乡土气息浓厚的艺术瑰宝,展现地方文化独特风貌的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故土的深厚情感与依恋,这种“地方感”在文化渐趋同质化的全球化语境下,具有强大的国家文化、民族文化认同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现代性焦虑。在媒介形态更新、媒介空间重塑的过程中,地方戏曲作为其中的活跃因素,其传播边界、传播机制和传播关系,在新型媒介空间中形成了更贴合用户审美需求的“新地方感”,并以“新地方感”为通道,更为积极主动地介入媒介空间的形塑中,使地方戏曲的传播从地方文化的传递工具,向多元语境下文化认同、情感联系与社会价值的交会点演化,成为地方文化符号再生与繁荣的重要引擎。   一、从“地方感”到“新地方感”:地方戏曲传播媒介空间的重塑   媒介空间既是社会的建构,同时又建构着社会。[1]“媒介空间”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朔至英国学者约翰·哈雷特(John Hartley)的研究,他认为媒介空间是物理实在与观念建构的辩证统一,其双重性在媒介技术载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广电媒体从业者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   下一篇:如何讲好周边气候故事:情境基础、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4期 总第568期 出版时间 2025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