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在到共通:转文化传播中Z世代的在地化文化融通机理
基于“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参与式观察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27
点击量:793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自创办以来,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典范。采用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法,深入分析Z世代在地化交流过程,探究其文化融通机理。研究发现,在地化交流的过程中,身体在场形成了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感知的情境基础,与中方青年的深度交互构建了理性认知,最终达到情感畛域的消解与融通。鉴于Z世代在全球传播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未来的转文化传播应为全球Z世代构筑在地化交流场域,并面向全球Z世代讲述“共通”的故事,以点带面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 【关键词】
- 转文化传播;Z世代;在地化;文化融通机理
当前,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将中国声音传达到世界民众的心中,全方位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成了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以下简称“看中国”)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一项中国文化体验项目[1],旨在用外国青年的在地化视角展现中国,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该活动自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时特别提到了“看中国”活动,并对该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已有研究表明,外国青年在这场活动之后对中国、中国文化的认知有了深刻的变化,打破了既有的刻板印象[2],这些全新感知最终转译成一段段影像为中国搭建起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李金铨表示,应重视韦伯现象学路径以获取知识论和方法论的灵感[3]。具体而言,本文从收集的经验材料出发,意在分析身处特定文化和社会结构的主体展开情感互动的实践过程,探讨建构性的文化调适过程,强调不同文化群体在地化互动过程对理解异质文化的重要意义,并试图以Z世代作为我国对外传播的对象,探究未来的可能发展路径。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一)转文化传播
“转文化传播”,其对应英文术语为“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t
上一篇:激活与共享:空间理论视域下怀旧的
下一篇:融媒体时代乡村题材综艺节目的叙事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