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共情传播视角下短视频新闻的内容生产研究
以巴黎奥运会短视频新闻为例
作者:石颖 李博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2-27  点击量:1058次
【摘要】短视频媒体平台拓宽了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其视觉呈现方式具有天然的共情传播优势。以共情传播为研究视角,分析巴黎奥运会短视频新闻的生产机制,研究发现,巴黎奥运会短视频新闻共情传播的情感表达、情感主题和情感切入,共同完成了塑造健康体育价值观、弘扬体育精神、促进国际认同建构等使命。同时,剖析巴黎奥运会短视频新闻生产中面临的刻意煽情的情感表达、畸形的体育饭圈文化、同质性传播信息等困境,提出主流媒体应做好“领头羊”,坚守主流价值观;杜绝体育饭圈化,警惕“网络狂欢”;摆脱“金牌报道”的枷锁,挖掘多元题材等,以期为共情传播视角下短视频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共情传播;巴黎奥运会;短视频新闻;体育精神
共情作为心理学术语,通常被解释为一种直接在情感上去感受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一种普遍存在的、促使人理解他人的情绪和心理。[1]其核心在于个体能够跨越自我界限,直接感受并理解他人的情绪与心理状态。这一能力不仅促进了人际的情感交流与理解,更为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与策略。近年来,共情理论被引入新闻传播领域,催生出“共情传播”一词。刘海龙、宋婷将“共情传播”定义为,个体在面对群体的情绪情景时参与信息接收、感染和表达,以及传递分享的行为过程[2]。这一定义将心理学中个体的共情范围扩大到个体与群体、群体和群众之间的共情。在西方研究中,共情传播理论主要应用在人际沟通中,如师生关系、医患关系等。在中国,吴飞于2019年率先提出“共情传播”概念并将其延伸至大众传播领域。[3]近年来,共情传播理论应用于新闻传播实践,崔维维认为,传播者的主动共情应该是共情传播的重点,因此,新闻媒体首先应该确定并实施传播策略,通过主动带入受众的情绪状态来影响受众。[4] 智能传播时代,信息过载成为常态,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变得尤为宝贵。短视频新闻以独特的视听符号重塑着新闻业的生产和传播逻辑。短视频的本质是“情感媒介”,短视频的生命基因是情感元素。在短视频新闻的传播语境中,共情传播不仅能够迅速捕捉并呈现新闻事件中的情感元素,精准把握受众的情感需求与心理预期,使之成为内容创作的灵感源泉;更能打破信息茧房的束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对外传播中国话语体系精神内蕴与价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节目国际传播方略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5期 总第569期 出版时间 2025年5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