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手机另一端:留守儿童家庭的媒介化抚育实践研究
基于豫南L村的考察
作者:严励 李梦蕊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2-27  点击量:998次
【摘要】作为当前最重要的通信工具之一,手机以媒介的形式深度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手机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构建了情感沟通的云端场域,亲子间的互动弥补了因异地导致的交流缺失,部分实现了家庭生活抚养方面的重塑—再造—融合。基于云端的抚育媒介更新着家庭代际观念,促进成员的自发教育行为。媒介所承载的信息优势补充了教育资源,拓展着家庭教育的边界,也改变着家庭代际权力结构。
    【关键词】
  • 手机;留守儿童;媒介化抚育
一、引言   每个工作日,家住江苏省如东县某村的李平去上班都要带着一大包电子产品——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两个手机、电话手表等。她在家里安装了摄像头,实时掌控儿子在家的一举一动。但最近,她发现摄像头经常会被窗帘遮住一大半镜头。儿子的回复是:“拉窗帘时不小心碰到了。”[1]李平的情景反映了农村暑期常见的“手机争夺战”。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儿童无论是留守乡村还是随父母进城,都容易沉迷短视频和网络游戏。伴随改革开放和人口流动,我国现代化与城镇化加速,年轻劳动力大批外出,子女抚育责任多由老人代为承担。2021年全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已有1199.20万人。[2]国家对乡村电信设施的大力投资使农村互联网普及,农村各类群体包括留守儿童接触使用互联网极为便利,但因互联网使用规范尚不完善和留守儿童的自律性较弱,网络使用的负面效应被放大,留守儿童沉迷手机问题备受关注。然而,值得留意的一幕是,李平借助手机摄像头实时观察孩子,即时关注其动态,使李平得以远程担负起父母的职责,这也成为当前部分留守儿童与打工父母之间相处新形式的缩影。当手机或被质疑成为留守儿童“万恶之源”之际,也应观察到在移动媒介时代留守儿童家庭的媒介化抚育这一新现象。尽管“家”的传统概念被流动性挑战,父母仍可以通过数字媒介维系家庭情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远程沟通从书信、电话进化到智能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贵州“村超”文化出圈的社会心态透   下一篇:赛博转生:数字永生下的情感链接建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5期 总第569期 出版时间 2025年5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