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以青年为中心:略论甲骨文的当下传播
作者:王鹏飞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27  点击量:1329次
【摘要】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自从19世纪末被发现之后,就开启了研究中华上古文明的新篇章。今天我们传播的甲骨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让经由“第二个结合”而得到更广泛弘扬的甲骨文成为“中华文化新地标”,并在世界文明的互鉴中讲好甲骨文故事,就构成了甲骨文传播的现实路径和终极目标。就此而言,“了不起的甲骨文”系列专题的推出,表面上是一场中原本土文化的传播和文旅打造,实质上则是在更深的层面思考一种悠远的文明如何传播与传承的问题。这种探索,也回答了在自媒体和碎片化的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深度参与古老文明的重述和如何建构新时代的精神原乡的问题,从而更呈现出一种典范的意义。
    【关键词】
  • 甲骨文;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自从19世纪末被发现之后,就开启了研究中华上古文明的新篇章。它不但验证了三千年前的商代历史,也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源头的表征。百余年来,甲骨文的传承一直未断,但主要活跃在学者研究的层面。无论是王国维首倡的“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的二重证据法,还是郭沫若率先把甲骨文的卜辞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结合起来,都已成为现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范式。那么,在当前的数字融媒时代,甲骨文能否溢出学术群体进而在大众层面获得更广的传播呢?这就构成了甲骨文发现一百年之后需要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一、典范之作:“了不起的甲骨文”   当前来讨论甲骨文在大众层面的传播,除要面对数字媒介和人工智能带来的媒介变革大背景外,还必须思考一个思想大背景,这就是“第二个结合”的提出。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论断。“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进而提出的新的战略任务。在这种思想背景之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甲骨文在当下的传承与传播问题,就成为具体而微的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与传播的问题,从而具有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面向全球化、融入现代化的甲骨文国   下一篇: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甲骨文文化传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7期 总第571期 出版时间 2025年7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