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三个贴近”助力时政报道“出圈”传播
作者:陈朋冲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14  点击量:1769次
【摘要】时政新闻报道是媒体传达党委、政府权威声音的重要途径,当前传播形态和手段正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你说我听、单向输出”的时政新闻报道模式,早已远远无法适应当下受众需求,如何让时政报道更好读、更好看、传播更广、更坚实地巩固新闻舆论主阵地,是摆在每一位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命题。近年来,大河报·豫视频时政报道团队在一系列重点时政报道中,始终把握好“三个贴近”(贴近现场、贴近年轻人、贴近创意),以一大批青春范儿、创意范儿、表现形式多样的时政融媒产品,探索时政新闻报道的更多表现形式,助力其出彩“出圈”。
    【关键词】
  • 三个贴近;时政报道;融媒产品
一、贴近现场,让时政报道更有画面感   对很多地市党报来说,一些时政新闻报道显得“高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策类语言偏多,公文化、材料化痕迹重,故事化、口语化语言偏少,导致很多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影响了其在互联网、移动端更广范围的传播。同时,很多时政记者在行文时也常常偏向于程序化的报道,常停留在线口传递信息、自己来料加工的1.0阶段,存在一定局限。这就需要记者尽可能贴近现场,捕捉更多的故事和场景,提升画面感,让时政报道更加接地气。 2024年河南“两会”期间,大河报·豫视频推出《豫商豫才返乡记》系列报道,这是为深入呈现河南省十大战略之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情况而策划的一组人物故事、政策类报道。策划之初就明确要求,记者深入一线,深入高校、企业实验室,采访典型人物,通过精彩的故事讲述,自然而然地阐释政策。首篇报道聚焦一名90后清华女博士与河南的“双向奔赴”,她毕业时放弃省外多家知名研究机构的offer,选择返回家乡高校河南农业大学做研发,用两个月时间建成蛋白质研究实验室,填补了该高校这一领域的空白。另一篇《一个TOP10高校博导教授决定留在河南》,关注到一位国内知名高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受聘成为河南郑州某三甲医院学术副院长后,参与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了关键项目领域零的突破,他还带着妻儿迁居郑州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浅析如何做好科技新闻报道   下一篇:发挥法治传媒优势 打造特色法治文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6期 总第570期 出版时间 2025年6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