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国家传播及其理论体系的建构
作者:靖鸣 董浩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27  点击量:1600次
【摘要】国家传播作为国家外交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事关国家形象的塑造、国际话语权与舆论引导力的掌控,而且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与总体安全。随着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我国国家传播急需因时因势进行调适,以彰显我国国家传播的主体性、自主性与解决其所面临的挑战。研究认为,我国国家传播及理论体系的建构应根据当前中国发展现实的需要,树立“人人皆可为国家传播主体”的传播观念,坚持理论与实践、微观与宏观、历史文化与现实实践、话语传播与行动示范等相结合的原则,创新传播的方式方法,运用理性传播与情感传播、自我传播与他者传播、政治逻辑与媒介逻辑等相结合的辩证、灵活方法,不断调适与优化国家传播范式,进而彰显国家传播的主体性
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高效的传播网络一直以来都对国家权威的施加以及它们所基于的国际贸易和商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在如今的全球化、媒介化时代,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国政府更是高度重视国家传播。这种情况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全球化、媒介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交流、沟通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我国不断加强对外传播工作,不断增强对外传播能力。客观地讲,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政府做了大量的对外传播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传播经验,探索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借船出海模式”“共情模式”“同感模式”“奇观模式”[2]“本土化传播模式”等。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对外传播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概念混乱,缺乏一个系统的国际传播理论体系的规划、指导;东西方文化差异与西方国家对中国怀有陈旧的刻板印象、认知偏见;奉行“媒介帝国主义”、传播霸权的西方少数国家刻意以污名化、妖魔化中国的不良言论与宣传,遏制新中国的发展等原因,以致于我国在与其他国家交流、传播的过程中,不仅出现了一些“交流的无奈”现象[3],而且引发了一系列国家传播问题。如国家传播如何彰显国家的主体性、自主性;国家传播概念如何调适,才能适应当前我国对外传播的需要;国家传播如何更新话语体系;在当今的媒介化时代,如何认识与理解国家传播的主体与客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国家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封面人物·陈相雨   下一篇:从Sora到“世界模拟”:视频大模型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7期 总第571期 出版时间 2025年7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