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博物馆文化传播的路径与变革
以河南省博物馆系统为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06
点击量:1832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博物馆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博物馆文化传播内容与形式分离、传播深度与广度不足的问题。人工智能在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体验上重塑着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应用场景。从扫描识别系统、智能化服务系统和数字化体验设计等层面谋划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路径,催化博物馆文化传播朝着数字化生产模式搭建、虚拟与现实混合形态的文物展示、游戏化体验学习机制的构建、跨平台合作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展开变革。
博物馆是典藏、陈列、展示和传播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旨归在于通过文物展陈、人工讲解、语音互动、视频呈现等多种载体为参观者搭建直观、形象、可以共情的感知平台,建立了一种询唤机制,唤醒的是集体的文化记忆。[1]博物馆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博物馆文化传播的路径,博物馆正在积极寻求各种办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博物馆中,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拓展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一、人工智能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场景
(一)数字化管理:文物数据标记、分类和识别
人工智能赋能博物馆,颠覆的不仅仅是历史文物的传统展示形式,同时,也为文物历史数据的记录、保存提供技术支撑。人工智能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跟踪、分析,对现代博物馆数字化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工智能的实现离不开大数据与算法的加持,博物馆的历史“身份”决定了文物数据总是处于数据“匮乏”的形态。一方面,博物馆文物数据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量相距甚远。另一方面,博物馆数据在开发级别上有自身的限制,导致很多文物数据库难以建设。人工智能赋能博物馆,对于博物馆管理大规模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标记、管理提供了无限可能。
(二)数字化服务:参观助手与观众管理
任何领域的人工智能都有着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解放人的劳动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博物馆参观者可以便捷
上一篇:作为社交货币的《狂飙》:影视剧出
下一篇:传播视野下的艺术展演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