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宣传阵地+组织构建:陈望道等参与“办报建党”的双重逻辑
作者:周晔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16  点击量:1749次
【摘要】作为党的上海发起组重要成员,陈望道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不仅借助早期书报活动宣传了先进思想,更是在这一进程中构建了进步分子获取“主义”、实现政治诉求的交往空间与平台,办报办刊也成为我党早期组织成员相互联系、彼此联结的组织桥梁与纽带,即列宁笔下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的“脚手架”。中国共产党在创建的过程中,毛泽东、陈独秀、陈望道等接受了苏俄代表的指导,汲取了列宁“办报建党”的有效经验,同时又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创党之初就探索了一条中共党报党刊在宣传思想和组织建设上“二位一体”的有效方式,这些直到今天仍值得继承和发扬。
陈望道(1892—1977),《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我党早期组织的重要成员并曾任其劳工部长(又称工会部长),也是中共上海地方党组织的首任书记,首个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起人之一。建党初期,陈望道从事了大量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特别是书报出版工作。他先后参与了《浙江新潮》《共产党》等的创刊,主持过《新青年》杂志、《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的编务,参与《劳动界》、《民国日报》副刊《妇女评论》等的编辑工作,通过这些新闻出版的实践,陈望道与党的早期组织成员们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更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学术界对“五四”之后党的书报活动与中国共产党创立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不少研究,有学者提出中共“办报建党”的理论,但它们多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角度切入我党早期组织办报办刊与建党、党建的关系。陈望道不仅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这本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而且作为党的上海发起组成员,在建党前后具有尤为丰富的办报办刊经历。对这些书报活动和其本人相关论述的解剖可以发现,陈望道等在探索和亲历“办报建党”中,不仅重视宣传阵地的建设,也提出党的报刊出版工作同时是党的组织构建的重要手段。探讨这一双重逻辑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认识党早期的新闻出版工作、尤其是办报办刊与中共组织建设的内在关联,从而丰富我们对党的创建史、组织建设史和思想建设史的认识。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青年群体的精准传播策略研究   下一篇:从“赛场复刻”到“沉浸互动”:元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7期 总第571期 出版时间 2025年7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