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道中主流媒体中国概念与中国话语建构的实践探索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二十大特刊”为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27
点击量:2328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党的二十大是外界进一步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和经验的重要窗口。《人民日报》(海外版)设特刊对党的二十大进行了详细报道,这是主流媒体在对外报道中进行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建构的一次重要实践。特刊运用和创新了中国概念,从多维度阐释中国,并掌握对“中国”解释的主动权;采用了集体叙事与个体叙事结合、自述与他述结合的方式全面具体地介绍中国,提高了传播效力。
当今世界和平与冲突同在,党的二十大是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和经验的重要窗口。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在重大变革中更容易引导舆论的发展与开展宣传。[1]让国际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创新话语方式与叙事方式,在报道实践中逐步建构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人民日报》(海外版)推出了“二十大特刊”,本文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二十大特刊”为例,探析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中建构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的实践与创新。
一、《人民日报》(海外版)“二十大特刊”新闻报道的特征
(一)栏目多样化、立体化、全息化,体裁以言论类为主
《人民日报》(海外版)“二十大特刊”自2022年10月16日起至10月23日止,共8期。栏目有:《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解读》《盛会进行时》《代表心声》《环球大视野》《海外来鸿》《融观点》和《中国八个“度”》。从对报告本身的解读,到会议本身的报道,从中国代表的报道到海外人士的报道,从会议报道到成就报道,栏目设置呈现多样化、立体化、全息化特点。从体裁看,以评论、深度解读为主,重在呈现观点。
(二)内容多面向,重在观点呈现
1.党的二十大报告解读,重在核心要义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
上一篇:媒介哲学视域下具身传播的认识论审
下一篇:多模态·融媒体·新实践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