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治理这10年:经验成效、现实困境与政策走向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1-29
点击量:3753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总结网络舆情治理这10年的“中国之治”,得出我国网络舆情治理内涵不断拓宽、网络舆情治理主体由单一到多元、网络舆情治理手段由粗放到精准的经验成效,但也存在网络舆情治理政策有待完善、网络信息技术有待提升、地方舆情治理有待创新等现实困境。未来网络舆情治理需要在完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赋能网络舆情治理信息技术、鼓励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等方面做出制度化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实践方案。
网络舆情的“双面性”形成的复杂态势和社会问题,呼唤网络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及其向现实社会的积极映射。[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网络舆情治理,并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经过这10年的有效治理,网络舆情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结舆情治理这10年的“中国之治”,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中国网络舆情治理的未来走向,将对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舆情治理的成功实践
(一)网络舆情治理内涵不断拓宽
网络舆情治理,从传统媒体时代“点对面”的治理状态,走向人工智能时代多主体参与的“扁平化点面共治”的舆情治理新范式,[2]这也诱发了治理内容的演变。一是网络舆情治理内容不断丰富。纵观我国网络舆情治理演进历程,政策主题围绕经济社会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呈现出不同的舆情治理内容。早期出现的治理内容较为概括,表述单一。党的十八大之后,国家将舆情治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明确作出了建设网络强国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明确了网络舆论建设的价值导向和基本原则,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2014年,网络舆情治理内容增加了主动回应和回应机制建设,要求加强舆情监测、社会舆情研判、社会回应及舆情处置等工作内容。近年来,随着舆情治理向纵深发展,治理内
上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全媒体传播体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舆情治理策略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