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文明视角下国宝的影像叙事与文化认同建构
以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为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2-27
点击量:3694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器物既是一种文明也是一种媒介,国宝虽为一件件静止的器物,但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历史文化信息,而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便成为观众与国宝“沟通”的桥梁。该纪录片通过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特色的影像叙事手法使国宝“活起来”,用器物展现中华文明进程,传播国宝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从而唤起观众对我国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达到建构中华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目的。
大型系列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于2018年1月1日起由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2018年7月23日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第二季。该片采用微纪录片形式,用全新的视角与方式解读国宝,每集五分钟共100集,分为四季播出,目前第一季、第二季已播放完毕。器物,是文明的组成与载体,中国早期器物以陶器、玉器、青铜器为主,除了表征与承载着中华文化与精神,还是一种媒介,沟通着天与人、历史与现代,发挥着媒介的交流记忆功能。然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历史与文化的记忆逐渐模糊,无论是器物的象征功能还是媒介功能都在淡化,因此让文物“活”起来,展示其所蕴含的价值与秘密,是拍摄制作《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意义所在。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用25集介绍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朝的文物。把平日陈列在博物馆中冰冷的国宝通过电视、网络呈现在观众眼前,拉近了观众与国宝之间的距离。国宝作为一种器物本身有着叙事的功能,而纪录片中影像的叙事与创作手法配合国宝自身叙事,从而达到让国宝“说话”的目的。
一、从器物言说到影像特色
纪录片与国宝的结合并不新奇,但由于大部分纪录片的功能是非娱乐性质的,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了解国宝的机会过少,在许多观众心中对两者仍留有严肃而沉闷的刻板印象,而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大胆尝试,从叙事手法到叙事策略一改
上一篇:电视文化情感类节目的传播创新与共
下一篇: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adminuser0年前
adminuser0年前
adminuser
adminuser0年前
adminuser
adminuser
adminuser0年前
adminuser
admin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