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新媒体生态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文化再生产
孙英芳
作者:孙英芳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29  点击量:5991次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对于当下持续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新媒体改变了非遗固有的生活语境,也改变了非遗的传承主体和传播渠道,同时不断创造着新的语境,形成了新的传播特色。尤其是资本理念下的非遗借助新媒体获得了更大的传播和再生产空间,显示出更深层面的社会文化选择问题。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革命的产生,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席卷全球,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当,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强有力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面貌。基于对全球化和“现代性灾难”的反思,人们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因此呼吁维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国际上非物质文化保护运动的兴起,正体现出对日益消亡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担忧。中国文化的非物质文化保护运动,也是这个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由于政府强力主导和全社会的参与,非物质文化保护运动声势浩大,其涉及的诸多方面的问题也引起了学界的探讨和思考,有关非遗保护问题的研究成为当代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当代生活中的新媒体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直观显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联,对新媒体和非遗保护关系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更好地厘清新媒体和非遗保护之间的内在关联,并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新媒体生态下的文化再生产问题。   一、新媒体生态下的非遗“新语境”   非遗的语境是非遗产生、发展的生活环境,是由时间、空间、传承人、受众、表演情境、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根据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所认定的非遗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五大类内容:一是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跨文化传播中的信息消费满足:一个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新闻学子自我效能感提升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3期 总第555期 出版时间 2024年3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