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庄子》对“交流失败”的求解
从与彼得斯《对空言说》比较的视角
作者:谢清果 王 婕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01  点击量:12289次
【摘要】庄子所处的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思想传播却相对自由。为了重构社会秩序,庄子以“道通为一”为原则,来消解交流的隔阂。面对“交流失败”,庄子提出“三言”传播技巧;又通过对符号与意义关系的剖析,指出“得意忘言”的状态;还给出“心斋”等修养方案。研究表明,庄子和彼得斯在解决交流失败的方式认知上存在暗合,但在解决路径上,庄子的取向是求诸己,以自我的精神超越获得个体的自身解放,而彼得斯的取向是求于外,以社会的联合,保障个体的自由。
人类对交流的渴望从未止步。在《对空言说》这本书中,作者彼得斯将“交流”看作传播研究的重点与前提[1],认为交流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沟通的渠道越来越灵活便捷,但诸如“群体性孤独”“在场的缺席”等新的交流问题同样层出不穷。 彼得斯通过对西方传播观念史的梳理,指出“交流”问题的根源由来已久。交流面临着年龄、宗教、阶级、国家、语言、种族等各式各样的难题,彼得斯悲观地认为选择性接收、个体化解读、目的性诱导等阻碍导致交流必然走向失败。这里的“交流失败”主要指人际传播的层面,即实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融。但从大众传播的发展历史看,正是“交流失败”促进了传播效果研究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交流失败”正是推动交流观念形成的第一力量。面对交流所产生的失败感,彼得斯主张转变交流目的,放弃心灵的融合,追求包容理解,以期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去构建一个公正的社会。 作为研究世界传播观念史的一本书,《对空言说》表达的故事都源自西方,缺乏中国经验和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之中有如此多的智慧,然而整个西方智慧却一直对它那么地一无所知”[2],彼得斯本人也在《对空言说》一书中两度表达其未能融合中华文明智慧的遗憾。《对空言说》的译者邓建国也在译序中指出:《对空言说》中彼得斯的交流观与中国古代以来普遍存在的交流传播观念存在暗合,尤其是在“交流失败”的成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农村“硬核喊话   下一篇:转场与规训:空间理论视阈下“三农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3期 总第555期 出版时间 2024年3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