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浅析移动互联时代虚拟社群的群聚心理及群体效应
作者:仇家宝 朱志勇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14  点击量:12200次
【摘要】移动互联下,虚拟社群得以进一步发展扩大,个体用户也在特定的社群中获得了群体“认同”,智能算法的支持,移动设备应用在过载信息下,用户享受到更多的偏好信息。在社群群体中,个体对于事物的判断与决策更依赖群体决策,“信息茧房”带来的认知固化进一步加剧,而“网络原住民”对于身份认知的模糊以及对于群体认同的渴望,使其“网络”社会化进程过快,针对虚拟社群的群体性行为,个体本身应该采取理性认知。
移动互联下,虚拟社群网络人口基数的增加,公众社会生活对于移动互联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媒介呈现由自上而下的信息供给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民皆媒,正是虚拟社群得以迅速细化分类及广泛应用的环境条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年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移动互联接入消费达553.9亿GB,同比增长107.3%,而手机上网比例达99.1%。手机作为终端的网络生活已经是网民的首选,而据中国电信的权威数据报告,15—19岁网民群体人均App数量最多,达66个,而最少的60岁以上网民群体人均App数量也有33个,在广泛的应用功能支持下,手机App应用也成了虚拟社群壮大的“培养皿”。   一、虚拟社群及其群聚心理形成   (一)网红经济背后的群体“镜像” 移动互联的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的繁荣都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职业,网络直播、共享经济等新模式增加了灵活就业的入口。而追逐“网红打卡”“大V推荐”等逐渐成为年轻人尤其是95后、00后这群“网络原住民”的一种生活现象。“网红”通过在网络上引起受众关注,吸引受众参与,依靠受众对于其内容的分享、推广及与受众的互动,具有了强大流量,有固定的“粉丝”社群[1]。而社群本身让网红实现“流量变现”。“网红经济”即“流量经济”,这离不开群体“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黄河生态文化传播推动能源行业可持   下一篇:智媒趋势下新媒体网络新闻编辑的转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3期 总第555期 出版时间 2024年3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