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社交媒介中“成人儿童化”现象研究
作者:刘楚君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23  点击量:8970次
【摘要】成人儿童化的亚文化潮流为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少年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思路和价值追求,这种现象的传播,其外部驱动为媒介文化娱乐功能的发挥,内部动力为受众执行心绪转换的需求。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需要被正确的引导,过度传播造成的媒介角色错位和个体自我认知错误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美国学者Harrison研究指出,儿童会在很小的年纪丢掉孩童的喜好,丢掉玩具,但是随着逐渐长大,他们会重拾童年的习惯和喜好。[1]正如Harrison所言,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儿童节”里,“成年人喊着要过‘六一’”已经不再是一句自我调侃的玩笑话,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在社交媒介中通过称谓、服饰和行为等一系列“立体化”方式装起“嫩”来。事实上,这种成年人世界里的“装嫩”和“返童现象”其苗头早年已露端倪。例如:去年大火的小猪佩奇,不仅小孩子沉迷于这部动画片,成年人也开始穿着印有佩奇的服饰,做起“猪猪女孩”;儿童节不再只是小孩子的狂欢,成年人做起了孩子王占据了游乐场、动漫城;朋友、情侣之间常常将“宝宝”“宝贝”等称呼挂在嘴边;市场品牌方也瞄准时机刮起怀旧潮流,兔八哥、百变小樱等童年动画形象的联名产品红极一时。这些现象频繁出现并逐渐传播成为一种流行,国内学者将之称为“成人儿童化”“后儿童现象”,在国外的研究中将Kid(儿童)和Adult(成年人)加以糅合称为“Kidult”。虽然这种成年的儿童化现象在国内外都早有提及,但对其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其在当下的流行与普及程度也非往日可比,本文将从传播学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归因,总结其带来的问题。   一、模糊的成人概念:成人儿童化   《童年的消逝》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即儿童已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移动短视频的传播结构、特征与价值   下一篇: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策略分析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