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网络舆论中的耻感文化传播与道德秩序建构
以“霸座”系列事件为例
作者:李 阳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04  点击量:2362次
【摘要】公共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生成、传播与影响机制因新媒体技术的迭代更新而呈现复杂多变的形态。网络舆论在生成与传播过程中具有标签化和情绪化的传播特点,而多元媒体的引导对公众和道德秩序的探讨起到了直接的加速催化作用。霸座系列事件所形成的网络舆论及其传播现象,是当前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民众对于公共空间中道德素养缺失现象的一种批判与反思。借助标签化理论、拟剧理论以及自我理论等理论的相关知识,对霸座事件中的舆论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一舆论传播现象对于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建构和提升公众明耻意识具有启发意义。
舆论作为社会的皮肤,了解和认识其发生形态是感知社情民意以及把握社会发展状态的重要渠道。其中,呈现于互联网上的舆论即为网络舆论,指运用网络平台这一新成长事物的网络参与者,对社会敏感现象及公共事务表达民意的特殊的舆论形式。[1]参与这种民意表达的主体是来自现实空间里的网民群体,所依存的网络空间与现实环境同样具有公共性的特点。网络技术迭代带来网络舆论参与的便利化,公共伦理冲突由现实环境转移到网络拟态环境中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涉及公众切身利益且有悖公共道德秩序的现象大量呈现于网络公共空间,霸座系列事件就是典型事件。在该事件的舆论传播过程中,东方文化中的耻感文化对于强化公众的道德秩序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耻感文化在网络舆论中的作用   (一)耻感标签的塑造与情绪化传播 标签理论最初源于美国社会学家对越轨行为的研究,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偶尔发生越轨行为,如果这类行为碰巧被某些重要的人发现并被公布于众,不幸被发现的初级越轨者不得不面对公众,在约定俗成下受到指责、训斥、责骂和惩罚,进而被人公开贴上各种越轨者标签,周围的公众会开始根据这一标签对初级越轨者作出种种反应。[2]标签理论更为宽泛的外延阐释,对于理解网络舆论事件的标签化传播现象具有启发价值。强占座位的事件在网络舆论传播中被标签化概括为“霸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古装剧中的礼文化表达及其传播价值   下一篇:文字设计视觉文化传播与情感化研究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