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网络化个人主义——一种新的社会运行机制
作者:姚子健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30  点击量:3823次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再也不能被简单看作一种媒介、渠道和中介,仅仅是人的延伸,而是作为一种促进社会变革的基础性社会要素存在。其不仅改变了社会传播的既有形式,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人的连接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社会运行机制——网络化个人主义。网络化的个人具有个人化、多种联系、多线程操作、多情景生存等特点,介于个体和群体之间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即“簇”(cluster)。网络化个人主义造成了社会信息生产和媒介格局的巨变,垂直领域内小V成为新的意见领袖,让社交平台日益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主流媒体。网络化个人主义也导致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智能生产、共享经济和网红、社群经济的出现,引发社会政治话语权平民化、国家
一、研究缘起   伴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了亿万受众获取信息的行为、渠道和心理,还深入改变了社会结构,导致社会整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变革性影响。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促进社会变革的基础性要素存在。然而,尽管研究互联网的学术成果汗牛充栋,但绝大多数依然停留在将网络作为媒介的效果研究和文化研究上。大部分学者依然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进行传递意义的研究,或者进行网络的“中介化”研究,对于网络媒介在文化和社会中所扮演的长期结构性转变视而不见。 我们认为不能再仅从媒介和社会分离的视角,思考媒介中介化过程的研究范式了。丹麦学者施蒂格·夏瓦提出,网络已然成为社会和文化实践的一个结构性条件,存在于整体社会中,媒介具有双重性结构关系。一方面媒介已成为所有机构运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扮演着社会各领域之间的纽带角色、为社会整体提供诠释框架,社会其他部分也需要遵从媒介逻辑。也就是说,媒介越来越融入到其他社会制度的运作中,同时其自身也相应成为一种社会制度。[1]这种制度指涉现代社会中稳定、可预测的构成部分,其形成特定生活领域、特定时间和地点中传播、活动的框架,具有规则和资源配置、社会再生产的双重特点。[2]本文将互联网的社会影响研究跳出狭窄的中介化视野,并不过多关注其传播过程本身,而从社会媒介化的视野,考察网络作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沙画在融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舆情震荡中的强引导策略研究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2期 总第554期 出版时间 2024年2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