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从“话语权”到“话语力”
全媒体语境下“政府传播能力建设”路径探寻
作者:冯春海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8-06  点击量:2615次
【摘要】在新时代和“全媒体”语境中,无论国内传播还是国际传播,都对政府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政府若想增强传播能力,改善传播效果,需要将重心从“掌控话语权”转向“提升话语力”,即从“占有和支配话语资源”向“增强话语关注度与认同度”转变。全媒体时代,政府提升话语力有四种路径:延伸传播主体,构筑话语同盟;以“和”进行价值统摄,重构话语体系,打通“话语流”;整合所有媒介,开展统合传播;改进话语策略,创新修辞表达。
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相对应,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由低层级转向高层级,表现为政府传播由“数量短缺型”转变为“优质不足型”。[1]所以,新时代提升政府传播能力意义重大。   一、“话语权”与“话语力”   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即权力。具体而言,话语权是言说者对话语的支配和掌控能力。言说者以自己为中心,持“信息传递”观念,着重追求对话语资源的占有和对话语规则的制定等。 与话语权有所不同,“话语力”不仅关乎“是否发出了声音”,更为重要的是发出去的声音能否被目标对象听进去,即鉴于话语的重要性,目标对象需要重视该话语并思考其对自己的影响。[2]以此为基础,笔者认为,所谓“话语力”是指通过话语实践互动,言说对象对话语的“关注度”与“认同度”,即话语对言说对象所产生的影响力。话语影响力首先是要引发言说对象的关注和重视,其次是获得他们的认同。在这一界定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其三个特征:以客体为中心,坚持“关系构建”的观念,强调对话、协商与认同。 概而言之,话语权通过话语资源的掌控对客体进行单向说服,以自己为中心,基于主体哲学;话语力则立足于主体间性,主张双向对话与互动协商,在求同存异中实现彼此认同,进而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全媒体与多元话语格局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论诗词类公众号的传播与创新   下一篇:论传统媒体的平台化转型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2期 总第554期 出版时间 2024年2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