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广播专题节目《穿越四十年对话高考》的叙事艺术研究
作者:郭致杰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28  点击量:2873次
【摘要】广播依靠声音的浸染传递受众丰富的听觉体验,同时在叙事话语中勾勒社会变迁的图景,实现新闻价值的诉诸与受众情感的共鸣。广播专题节目《穿越四十年对话高考》是在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诞生的广播作品,并在2018年获得了“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穿越四十年对话高考》打破了传统的广播叙事模式,开创了“对话体”与“纪录片体”混搭的新颖节目形式,从而反映高考四十年来的变迁及对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这样界定广播媒介的功能与魅力:“广播有力量将心灵和社会变成合二为一的共鸣箱。”[1]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影响力的大众叙事媒介,广播依靠声音的浸染传递受众丰富的听觉体验,同时在叙事话语中勾勒出社会变迁的图景,实现新闻价值的诉诸与受众情感的共鸣。 广播专题节目《穿越四十年对话高考》是在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诞生的广播作品,并在2018年获得了“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穿越四十年对话高考》由北京广播电台策划与制作,于2017年6月4日在北京新闻广播FM100.6《新闻热线》周末版首次播出。此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广播叙事模式,开创了“对话体”与“纪录片体”混搭的新颖节目形式,提前设置部分访谈提纲但将主持人“隐身”,充分由两位新老高三考生嘉宾讲述自己与高考有关的故事,从而反映高考四十年来的变迁及对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本文将从叙事主题的建构、叙事方式的创新、叙事元素的协调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穿越四十年对话高考》的叙事艺术。   一、叙事主题的建构艺术   (一)选择典型人物:宏大叙事主题的微观切入 法国学者巴尔特认为:“叙事文本的构成受到五种代码的支配。其中,象征代码则指示故事中的人物意义。”[2]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是一个反映高考制度变迁、具有社会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用竖视频讲好新闻故事:基于眼动实   下一篇:网络直播对网红与粉丝关系的影响研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2期 总第554期 出版时间 2024年2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